>> 画廊新闻 |
开国将军向守志与太行女杰张玲婚姻传奇
----------------------------------------------------------------------------------------------
发表时间:2011-08-26 来源:南京弘绪画廊 |
与“新组长”的相识
整风学习进入个人汇报阶段。本来,个人的婚恋,特别是其细节,不属于整风学习涉及的内容。也正是在1944年,著名报人、曾任《新民报》总主笔的赵超构,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成员访问延安时,在许多“红色发现”中,还发现“女同志们甚至不愿意提及恋爱或婚姻,有兴趣的是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赵超构对此忍不住感叹,对女同志们说:“你们简直不像女人!”他这一感叹得到女同志们这样的回答:“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像女人?”那时的张玲正是这样的女同志。可是,张玲所在小组的组长却突如其来地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要她回答,回答了还妄加质疑。 问题反映到校领导那里。校领导研究后决定给张玲所在小组换个组长。 新组长到来之前,老组长先来“告别”,气鼓鼓地说:“换个新组长来,是个扛机枪的。等着瞧,有你们的好戏看!” 这话显然是对着张玲的。张玲回敬道:“组长当得好不好,与扛什么枪没有什么关系!” 刘大姐喝住张玲:“张玲同志你少说两句不行吗!” 新组长带着什么使命而来,将会对张玲采取什么态度,大家尚不知情。如果校领导认为老组长魄力不够,压不住台,换个比老组长更厉害的人来,那张玲就很危险。一些好心的同志为张玲捏了一把汗。而张玲心里打定了主意:“如果新组长也胡说八道,我照样不客气!” 新组长来了。高个子,仪表堂堂,扎着武装带,一身英武之气而又温文尔雅,让人一见就产生敬欲近之的感觉。他招呼大家坐下后,说话了:“同志们好!我叫向守志,校领导派我来当组长。组长的责任是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这就有必要让同志们对我先有个了解,所以我先作个自我介绍。”说到这里,他把一个本子递给张玲,说:“张玲同志,请你作个记录。按规定,每个同志的发言都要作个记录的。”这时,大家意识到,校领导不认为张玲有多大的问题,新组长是善解人意的。特别是刘大姐,悬着的心踏实了:“张玲不会吃苦头了。” 张玲没吱声,只是接过本子埋头记录,而心里的温度开始回升…… 通过找本人谈话等多种途径,对张玲同志的基本情况调查研究后,向守志不禁自言自语地感叹起来:“多好的同志呀……”一个星期后,在小组会上,新组长对张玲同志的看法作了个专题发言,而且还是让张玲作记录。 新组长说:“为了进一步稳定张玲同志和全组同志的思想情绪,以便使整风学习完全进入既定的轨道,有必要对张玲同志的情况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我说的有不够正确甚至错误的地方,请张玲同志和各位同志指出来,大家讨论,统一认识。” 新组长首先依据张玲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在党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后的经历,经分析充分肯定了张玲的政治立场、理想抱负、奋斗精神和工作成绩,然后着重就张玲与别人有所不同的两个特殊性,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与穷苦人相比,张玲走上革命道路更不容易。共产党是为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一般说来穷苦人跟共产党走,因为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就比较自然,比较自觉。当然,也要有为全体人民求解放而斗争的觉悟,而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出路。而像张玲这样的同志,家庭条件优越,不受饥寒交迫,投身革命,就必须对革命事业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比较成熟的思想基础,相对而言,这更不容易,这也正是张玲同志特有的可贵之处。” “二是关于个性问题。人人都有个性。个性往往具有两重性,既有优点的成分,也有缺点的成分,同一个人的个性,在这件事情上可能起好作用,在那件事情上可能起不好的作用。一个人的个性是在生活经历中养成的,不太容易改变,就是俗话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就包括个性……” 新组长说到这里,张玲不记了,抬起头,出神地看着新组长。向守志发现了,把话打住,问:“张玲同志你怎么不记啦?”张玲回答说:“我脑子会记住,先听你讲,然后写到本子上。”张玲对新组长关于她的积极评价并不看重,而对关于个性问题的分析特感兴趣,觉得非常有道理,因而听得入了神。 新组长继续讲:“既然人的个性有这样一些特点,那么,每个同志对别人的个性就不必过于计较,因为他有个性,你也有个性,很难说他的个性全是缺点,你的个性全是优点,所以应当互相理解,互相谅解,互相沟通,扬长补短,这样才对集体有利,才能在不同的场合和事情上驾驭好自己的个性。这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最后,新组长说:“小组风波发生在个别同志之间,而分清是非、统一思想,大家都能从中提高认识,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我们都是师团、地县级干部,能走到这样的领导岗位上,大家都很不容易,都要珍惜。为了革命事业,很多同志已经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就我自己来说,在长征中,在抗日战斗中,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倒在雪山、草地上,倒在炮火、血泊中。我们如果不把工作、学习搞好,至少也对不起千千万万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兄弟姐妹。” 新组长这个专题发言完毕,全体同志长时间地热烈鼓掌,“高傲”的张玲这回比别的同志更加起劲地鼓掌。 当天晚上,刘大姐在就寝时问张玲:“张玲,你看新组长怎么样?” “大姐!”张玲喊了一声,就把头埋进被窝里,不做声了。这一声“大姐”,包含着千言万语。大姐是个明白人,也没再问什么。 夜间,张玲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又看到那英姿勃勃的新组长,听到他那入情入理、演讲般的发言。又见他向自己走过来了。她惊醒,发现自己的眼角流下了泪水。她警觉起来:自己的心理防线正在被突破。又想:“春到江南花自开,既然有个自己喜欢的人向自己走来了,那就接近他吧!” 这一夜,张玲并没有心潮滚滚,彻夜难眠,而是头往枕上一歪就入眠了。她虽为女性,却颇有大丈夫气概,对自己的爱情问题拿得起、放得下。她的“爱情原则”是:自己喜欢谁是自己的事,由不得别人七嘴八舌、说三道四。如果有谁想拿这做文章,谁就会自讨没趣。 无花无酒成佳偶
两人的恋爱关系要不要公开?向守志和张玲“握手”时就统一了思想:公开。认为公开了就可消除一些人在张玲身上再有猜疑、乱打主意;公开了也就表明两人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这对开展工作也有利;关系是光明正大的,公开了也不怕有人说三道四;有人曾扬言“看好戏”,公开正常健康的关系也是对这种狂言恶语的回击;公开,对自己也有激励和鞭策作用。总之,公开有理,有利。 然而,两个人的恋爱关系公开化了,人们的议论是难免的。有的说,一个是团长,一个是县委领导,站着、坐着都一般高,谁领导谁呢?有的说,千百年来,都是丈夫的身份比妻子高,现在妇女思想解放了,社会地位也提高了,张玲的决定是思想进步的一种表现。如此等等,别的倒也没有什么。 听了这些议论,张玲有自己的主见,她认为,前一种议论不足取,革命队伍,不应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夫妻关系也应该是同志关系,不应是谁统治谁,而应是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后一种议论,符合社会潮流。她的这种看法,是当时的知识青年,尤其是女知识青年追求自由、热情奔放的一种表现,正如《国际歌》里唱的,“让思想冲破牢笼”。她的这种全新的观念和鲜明坚定的态度,使不少同志感动,也使大家感到进步思想的力量之大,能冲破千百年来形成的世俗观念。 关系明确了,好心的同志们又催他们早点结婚,免得夜长梦多。他们两人呢?青春期的男女情感经过长期的冬眠,仿佛孕足的花蕾,一旦春风催动,就会欣然怒放,从恋爱到成婚,这段路不再遥远,进程也会相当神速。遇上向守志这样的意中人,心里觉得无比甜蜜,加上前面“斗智斗勇”的思想基础,张玲也放弃了“三十岁极限”。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男女老少齐参战,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咱们摆下天罗地网,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经过近八年艰苦卓绝的生死搏斗,到了1945年春季,正如影片《地道战》插曲所高唱的,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已经淹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人民已胜利在望。经报告部队刘邓首长和太行山区党委书记李雪峰批准,5月下旬的一天,向守志和张玲结婚了。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高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月色融融夜,花影窃窃音,在这美好的夜晚,在张玲时任县委书记的平东县县委机关的一个房间里,传出这轻沉而激越的歌声。 这里是向守志、张玲的新婚洞房。为数很少的军地双方领导和战友、朋友,在这里简单地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之后,这对新婚夫妇就开始了为期仅一夜的“蜜月”。 平东县委机关的办公地点,本是一所寺庙,曾被日军严重毁坏,日军败退后,稍作整修,借作县委的临时办公机关。这天,太行军区十团部队向昔阳进军,途经平东时稍事停留。向守志和张玲同时想到,过了今天,也不知道何日何处再相见,反正上级领导已经批准了结婚报告,就趁这个机会把婚结了。 于是“快速反应”,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张玲自己的房间,床上加一条军被,别的一切都免了,也没条件请客吃饭,只是向领导和大伙宣布:“咱俩今晚结婚。” 祝贺的同志们走后,两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他们想到离家别舍,走上革命道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在巧遇,也在某种必然中结成伉俪,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想着,说着,不禁心潮澎湃。也记不清是谁提议,或许同时想到:“我们唱支歌吧!”于是,洞房里传出了歌声…… 远在鸭绿江对面的亲人
1952年12月,向守志率领的四十四师在胜利完成多次重大作战任务后,奉命由西方山战线移师东海岸待命。此时,抗美援朝胜利大局已定,四十四师在到达东海岸后不久,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又是一别两年多,而且在冰天雪地的异国带兵打仗,守志现在的具体情况怎样?身体可好?日思夜念的妻子利用部队休整的机会,经报告上级批准,于1953年5月下旬,带着女儿安黎赴朝鲜探望。 当时,四十四师一位科长乘着志愿军缴获的美军吉普车到北京办事,告诉张玲,向师长已率领部队从上甘岭凯旋转移到朝鲜东海岸驻防和休整,这段时间祖国的亲人可以到部队探亲。科长和司机都邀请张玲利用休假时间到部队去看看首长。张玲就赶快向单位请了假,带上女儿安黎随军赴朝。 吉普车过了鸭绿江大桥,那边就是友好邻邦的三千里江山。此时,张玲的心绪沉重而激动。在国内听广播、看报纸,知道朝鲜的国土在美国强盗的炸弹下变得百孔千疮,苦难的人民在战火中流离失所,而侵略者在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联合抗击下正节节败退,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即将以朝中人民的胜利而宣示天下!这既沉重又激动的心情使张玲不由自主地把小安黎往怀里搂了搂。 一路上,只见大片凌乱的山林和荒芜的田野,山坡上稀稀落落的金达莱在风中抖索,看不到行人和炊烟。靠近边境的中等城市新义州,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看着这凄凉的景象,张玲想起十年前在日本强盗"焦土政策"下的中国沦陷区情景,又自然地联想自己的祖国人民--如果不把美国强盗打败,战火就很可能蔓延到我们新生的祖国。此时,张玲愈加感到毛主席抗美援朝决策的英明正确,也愈感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可爱可敬,同时也为丈夫在抗美援朝前线指挥作战、建立功勋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她心中又不由自主地呼喊:“守志同志,我来了!我和女儿看你来了!”
用树枝伪装的吉普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着前进。只见一片片村庄被炸成了废墟,公路边、山野里,金达莱在风中抖索,仿佛在哀悼死难的同胞。美军的战机仍然在出动轰炸,照明弹照得夜间同白天一样。老练的司机和科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勇敢而巧妙地驱车前进,把祖国的一对母女平安地接到了朝鲜东海岸。 这时,向师长正在外开会,十五军代军长李成芳热情接待,带领她们观看大海。蓝蓝的天、蓝蓝的海,真美,但海上没有一条渔船,海边没有一片帆影,站在海岸上,还不时听到隆隆的炮声。 日夜关注朝鲜战争的张玲记得: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坦克一直冲到了鸭绿江畔。而现在,数十万美军休想卷土重来。上甘岭战役以来,美军连“进攻”二字都不敢说出口。原本美丽的三千里江山被强盗们摧残得百孔千疮,失去了生机,而中朝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新的太阳就要从东海岸升起,满山遍野的金达莱就要欢笑了。守志同志,你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斗争,立下了功劳,我为你骄傲…… 正当张玲面对大海心潮澎湃地遐想时,向师长开完会回来了。妻子来了,女儿来了,从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来了。她们来到向师长的指挥所--朝鲜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空洞里。 “守志同志,你瘦了!”两年多不见的丈夫瘦了许多,因为瘦,又显得更加高俊。历来坚强而刚毅的张玲,禁不住流下百感交集的眼泪。 “张玲同志,我不是很好吗?”向守志宽慰也怜爱地说,边说边抱起女儿,抱得高高的,差不多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你是很好,为祖国争光,我为你高兴!”妻子掩饰自己此时疼爱的感情,又露出她革命情怀宽厚博大的本真。 这时,小安黎想起了妈妈的叮嘱,见了爸爸要叫“爸爸”。安黎已经5岁了,对妈妈的这个叮嘱牢牢记住,也能理解。这回爸爸把她抱起的时候,她亲亲地、甜甜地喊了一声:“爸爸!”爸爸闪着泪花笑了,妈妈也满意地笑了。爸爸、妈妈四目对视,都笑了,又不约而同地表扬黎黎:“好乖乖!” 1990年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时年73岁。 1946年冬于河北邢台合影,向守志时任副旅长,张玲时任专区办公室主任。 2001年1月,双双年逾八旬的向守志与张玲伉俪,两位老战友、老同志,远游海南三亚,在大海滩上找回年轻时的感觉。 ? (作者:龚志聪 ) |
郭锡章中将书法作品欣赏专题:http://www.zsshj.com/guoxizhang.htm,接受郭锡章中将书法墨宝预定,需要者请联系:13813985236周先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