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建
《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简介 :
泼彩山水画在中国画中难度最大、成熟最晚,然而,一旦它崭露头角,则举座皆惊。以张大千、刘海粟为代表的一系列画家在泼彩山水画的探索上取得了骄人的实绩。在当代收藏、拍卖领域,使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作品正是张大千的泼彩山水《爱痕湖》,此作在2010年北京嘉德春拍上以一亿零八十万元成交,也创造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的最高纪录。泼彩山水画在当代的崛起与受到追捧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渊源与发展值得在艺术理论上进行探究。基于此,邵晓峰教授撰写了《中国泼彩山水画史》。
此书是海内外第一部中国泼彩山水画史,2013年6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者邵晓峰教授探讨了金城、张大千、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何海霞、宋文治、魏紫熙、饶宗颐、范保文在泼彩山水上的创造性业绩,呈现了中国泼彩山水画九十年来的不凡历程,并结合写意精神、模糊审美、泼墨传统、青绿传统、随心赋彩、用水传统、水彩画法与泼彩山水的内在关联建构了中国泼彩山水的理论体系,阐释了泼彩山水对于当代绘画演进的意义。国学大师、艺术大师、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特别为此书题写书名,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郑炜明博士热忱为此书作序,对其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给予高度肯定。
著者邵晓峰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访问学者,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新闻追踪:
2013年7月21日,作为南京市新华书店暑期书香计划重要活动内容之一,《中国泼彩山水画史》首发研讨会暨邵晓峰书画展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13楼会议室、艺廊举行,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一楼大厅、四楼艺术书区限量销售此书的著者签名版。此书为东南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是海内外第一部泼彩山水画史。探讨了金城、张大千、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何海霞、宋文治、魏紫熙、饶宗颐、范保文在泼彩山水上的创造性业绩,呈现了中国泼彩山水画的不凡历程,并结合写意精神、模糊审美、泼墨传统、青绿传统、随心赋彩、用水传统、水彩画法与泼彩山水的内在关联建构了中国泼彩山水的理论体系,阐释了泼彩山水对于当代绘画演进的意义。另外邵晓峰教授还从艺术实践上对这一画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此次书画展上的部分作品即见证了他的成果,这些也是其学术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发,美术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日报、南京晨报、东方卫报、第一收藏报均在此前发布了这一重要艺术活动的专题报道,美术报、现代快报还以两个整版的力度报道了此书的问世。
这场别具特色的艺术盛事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导、《新视觉艺术》杂志主编顾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南京市新华书店总经理陈建国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周积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樊波,东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江建中、文科分社社长刘庆楚,南京大学中华图像研究所所长、著名图像学专家韩丛耀教授,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徐培晨教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毕宝祥,国际书籍设计大师朱赢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何言宏,江苏省电影电视协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舒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濮存周、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大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燕(长北)、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安石,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倪建林,南京文化综合执法总队政委尤荣喜,南京邮电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平,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明震,江苏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陈建华(明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杂志副主编、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吕少卿,《墨痕》主编、江南大学副教授杨祥民,南京市书画院院长助理、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名釜,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助理范文道、南京师范大学和美艺术评论所所长方淩波、南京更斯艺术馆馆长王昊、南京六尘美术馆馆长柳晖、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万新华、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黄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钟山学院副教授赵澄,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秘书长蒋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程万里、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工作处主任徐锴,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熊岱平、通联部主任魏晋等观看了书画展并参加了研讨会。
在《中国泼彩山水画史》首发研讨会上,周积寅、丁涛、左庄伟、樊波、江建中、韩丛耀、徐培晨、毕宝祥、何言宏、舒克、濮存周、刘大任、张燕(长北)、尹安石、倪建林、王平、陈建华(明远)、赵澄、王昊做了重点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泼彩山水画史》具有开创性价值,对于指导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为此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系列宝贵建议。专家们还认为邵晓峰教授的泼彩山水画清秀滋润、气象万千,与其艺术理论研究做到了紧密结合,是学术化的真实体现与真情延伸,这在当代艺坛颇为罕见。
其旨宏远
——《中国泼彩山水画史》序
郑炜明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高级研究员)
晓峰教授新著《中国泼彩山水画史》付梓在即,索序于余。余虽一向爱好艺术,然学无专攻,故尔迟迟未敢漫应。而晓峰兄执意错爱,感念万分,乃不敢轻辞,无奈勉力为之,想晓峰兄亦不致于厚责。
晓峰治中国家具史,其代表作《中国宋代家具》行世以来,已一时纸贵,不仅为填补学术空缺之作,论者更以之与王世襄先生之明代家具诸著并题,具见其名重学林如此。
今晓峰之《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篇幅虽不大,然其旨宏远,实属另一填补学术版块之作也。我国山水画史,向有南北宗之分,至饶师宗颐先生,又创有山水画之西北宗。而泼墨、泼彩之法,古籍已有记述,故亦非全新之事,但将泼彩山水画纳入我国山水画史系统之论述范畴内,由此而起端,可证晓峰其人聪颖过人,极擅于已有材料中寻找新课题。
此书要言不繁,系统论述中国泼彩山水画近百载之史实,以画家为纲,辅以时代风格之递变,结合诸般涉及用墨、用水、用彩以至于包括泼彩技法在内之审美精神与技巧发展,予以全景式鸟瞰,且言必有中,其阐释甚有可取,大抵中国泼彩山水画之缘起与理论框架,已可于此得以窥见。故愚以为:书不在厚,有中则灵。
吾师选堂先生曾有《国画史论集》一书,实亦借绘画史之研究以参悟禅法,可视之为文化省觉者所著之精神史,其中朴实与开放兼收并蓄,研析翔实而富启发创新之气息,又与先生亦一积学深遒而个性横空出世之画人有关。晓峰兄去年至今,得江苏省政府公费,于敝馆任访问学者,研究敦煌壁画中之家具图像,是亦渐次慕追中古之前之精神与文明耳。其于学问之外,亦一画人,所绘山水诸作,多继统佳作,余甚喜之,想于吾师之道,或将有所取焉,愿与晓峰共勉之。
大视野开化大见解 大胸襟沉淀大学问
——我看《中国泼彩山水画史》
魏长健
(《新华日报·艺坛》主编)
邵晓峰算得上少年才俊,我提醒各位智者关注这位少壮派的学者型画家。
理由有三:
其一,邵晓峰身为一位70后的教授、博导,画了那么多的画,出版了几部有份量的、有独特视角的著作,如先前的《中国宋代家具》,以及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国泼彩山水画史》,可以说,它具备了大才早熟的天质,是块好料。可以比作小叶紫檀,或者黄花梨,可雕,可琢,能工,能器。我一直认为,成材者,材料的质地十分重要,现代基因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二,邵晓峰教授没有沦为书呆子或画痴,他无论在理论的著述上,还是在绘画的传承、拓展上,都是活学活用的,所以他的成果出手很快,比同龄人更敏捷,更快一步登堂入室。占领了制高点,视野便开阔了,于是,见识广、学问深,胸揽四面风,才增高八斗。古今中外,人文学科的大成就者有两类:一为长寿者的积淀,二为英年早熟。邵晓峰为第二类,天时、地利、命运三合,有大成之迹象。
其三,邵晓峰的生理性格和文化性格与当下多元共荣的时代特征相契合,他温文尔雅、积极求进、善于经营。一切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适时发出最强音,才有可能成为时代之音,在这一点上,晓峰教授与我们熟悉的吴为山、管峻诸位才俊一样,好像天生具有弄潮的胆识和才情。我在关注邵晓峰,也希望同道们多看他几眼,说不准哪一天他就有了高就,我们想见他也很难。
最后,再说一句《中国泼彩山水画史》我认真翻阅了,虽然简略了一些,但是,他理了一个被研究者们忽视的思路,并以此提醒人们,在中国百年近代绘画史上,泼彩画是一批先锋者共同探索的高峰,在画坛描摹之风盛行的当下,在无情也叫春的病态文化情境下,晓峰的这部著作,具有醒世的作用,给人暑天喝凉茶的快感。我祝贺这位青年才俊人生第一个阶段的成功,同时也盼望他在思想和笔墨更疯狂的涅槃中,铸就他绘画与理论的更大成就。
填补空白,掷地有声——读《中国泼彩山水画史》
赵澄
(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邵晓峰教授所著《中国泼彩山水画史》分为四个部分:从中国泼彩山水画的缘起开篇,探讨了历史上十位画家在泼彩山水上的创造性业绩,并结合写意精神、模糊审美、泼墨传统、青绿传统、随心赋彩、用水传统、水彩画法与泼彩山水的内在关联建构了中国泼彩山水的理论体系,最终阐释了泼彩山水对于当代绘画演进的意义。近一百年来,尝试“泼彩山水画”技法者有之,但对于“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的研究鲜有人问津,正是因为史料甚少、难有依循。邵晓峰教授披荆斩棘、知难而上,将“中国泼彩山水画”九十年的历史重新梳理,大胆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堪称目前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研究“中国泼彩山水画”的史论专著。这一研究填补了中国山水画史中长期的学术空白,不失为壮举。细细品读,耐人寻味。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一名句耳熟能详,邵晓峰教授在淋漓的泼彩世界中遨游,却并没有盲目因循古人、效仿恩师。书稿最后附图呈现了他本人数十幅“泼彩画”作品,从立意、章法、技法等方面均“下笔如有神”,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蕴含着他长久对于艺术的凝思。如2007年“泼彩”作品《青神、高思》:条屏的图式高古清幽,用笔肯定又不失洒脱,宛如谱写一曲水、墨、彩交织的清新乐章。他的画作还充满着一股灵动之气,笔下的浮云、山峦、村落、竹林仿佛萦绕在身边,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家在层峦叠影中》、《翠色归舟》、《双泉竞胜》等作品呈现出江南四时变化的景致,就连他的落款都是“江沿晓峰”,情深雨濛,道不尽的烟雨江南!他从传统中走出,科学借鉴吸收,随着多年理论滋养下的实践,他已逐步形成自我“泼彩江南”的独特风貌,观其画作犹如一股拂面的春风,令人周身舒展而畅快!
综观全书,邵晓峰教授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勇气将分量十足的《中国泼彩山水画史》以飨读者。对于他个人而言将十多年的学术研究全面梳理,精益求精;将求艺以来的画作努力实践、全情呈现。他继承恩师衣钵,又能推陈出新。同时,对于中国艺术理论的学术领域,堪称填补空白、增添厚重一笔!对于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研究者、泼彩山水画家,广大中国画爱好者均有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皆为一大喜讯!邵晓峰教授以学者、画家的多元角色,立体的诠释了他的艺术研究路向,作品清晰地呈现出独具魅力的风貌。无论其著书与画作都显现出他朴实、严谨、灵秀、自信的风采。天道酬勤,衷心祝贺他丰硕的成果,也愿他泼洒出胸中更为曼妙的“彩墨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