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弘绪画廊http://www.zsshj.com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浅谈墨的收藏和投资
  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邮票元旦将发 2014/1/1
  雅德艺术品交易系统将于2013年10月30日正式开通! 2013/9/21
  任大庆国画1平尺7000元。 2013/8/30
最新消息
藏家动态
新闻资讯
雅德动态
藏品知识
养生会所
礼品超市
藏家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藏家动态—浅谈墨的收藏和投资
浅谈墨的收藏和投资
墨与纸、笔、砚,被世人称为“文房四宝”。南唐后主李煜将李廷珏墨、龙尾石砚、澄心堂纸誉为“天下之冠”。墨既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用具,也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品。由工匠纯手工制成,不仅品质极佳,装饰也极为精美,融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艺术于一体的墨,尤其其中经名人之用的墨,成为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见证,是备受关注的文房藏品。好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有“紫金不换,名墨难求”之说。  

    墨自古就受到文人和书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据记载,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宋代司马光都爱收藏墨锭,这种藏墨鉴赏之风,至明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这一时期,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制墨业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文人藏墨的风气就更重了。  

    在墨收藏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墨的构成必须有胶,因空气的侵蚀和年代久远的缘故,胶质极易干枯,故年代太久的墨,自然有破碎之势,目前,完整的明墨已不多见,宋以上者就更是难求,明墨传世的也极其稀少。唐朝时祖敏、奚超、李廷珪等,明代皖南歙县的罗小华、程君房,明末清初的汪鸿渐、叶玄卿、程公瑜以及被誉为晚清的四大制墨名家的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这些公认的名家所制的墨,目前的价格基本在百万元以上。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述古书法纂》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古代写字,以竹挺点漆,后磨石炭为汁而书,叫石墨。秦汉多用松烟、桐煤制墨。现知最早的烟墨,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现。当时的墨,是一些小圆块,呈颗粒状,没有模制成锭。使用时须用研石在特殊的凹心砚里研磨成汁。  

    至汉代,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古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魏、晋、南北朝墨的质量不断提高。北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其中写下了我国最早一篇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  

     唐宋时期,是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尤以徽州工匠用松炱制作的徽墨最为著名,唐末制墨名家奚超、奚廷珪父子,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因制墨而获赐国姓。宋代名家潘谷所制的墨,苏东坡、黄山谷等书画家极为推崇,是备受文人名士追捧的名品。  

    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时期,罗小华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于鲁的名贵药构墨等各树一帜,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歙县与休宁两派制墨,争奇斗胜,所制精品,距今三百余年,仍彩色焕发,很好地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享乐的追求。  

    清代制墨,主要向“精鉴墨”(专供鉴赏的墨)和“家藏墨”(多作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两方面发展,成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其中胡开文的“御制西湖名胜图”、“御制棉花图”墨图案之精美、刻画人物之细腻,做工之讲究皆今所仅见,成为当时清康熙皇帝的贡品,代表作品还有“万寿图”、“骊龙瑞”、“巷佩室”、“地球仪”等,1915年,胡开文墨店制墨曾获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墨锭不再只是一种文具,而是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工匠在墨锭上绘制图案,镌刻诗文,使之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成为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一些图纹成组成套的系列丛墨,工艺精巧,立意古雅,细节处令人叹赏不已,既凸显了墨的特有品质,又彰显了工艺品的质感,可供人在使用之余,观赏把玩,养性修身。  

    但是,传统的制墨工艺于清末受到了严重冲击。凌宴池《清墨说略》曰:“墨至光绪二十年,或曰十五年,可谓遭亘古未有之浩劫,盖其时矿质之洋烟输入……墨法遂不可复问。”清末制墨,图案装饰更为精美,外部装饰也更为考究,一些墨锭甚至用名贵木料制作匣盒盛装,但因使用了进口的化工原料,虽然形、艺、韵十足,质量却是大不如前,所以在当时,就有人发出了“油烟墨自光绪五年以前皆可用”的感叹。而在当今的藏品市场,也以清代中期之前的古墨为佳。  

    墨的制作多用松烟、油烟、漆烟、炭黑,加入了珍珠、玉屑、犀角、牛黄、麝香等名贵珍稀药材。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经千捣万杵十几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根据不同的制作原料和工艺,墨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油松墨、朱砂墨、桐烟墨、漆烟墨等多种。  

    松烟墨主要是用松木烧烟,掺入适量的胶、药材和香料制成。松烟墨的颜色乌沉,墨色黑,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易于研磨发墨。  

    油烟墨是油类烧烟制成,通常多用桐油、麻油、菜子油以及石油,制墨时亦掺入适量的胶、药材、香料。油烟墨质地坚实、细腻、耐研磨、色泽乌黑发亮,但但胶质感较重,极易伤纸。  

    朱砂墨以天然矿物质朱砂研细加胶制作而成,颜色红润艳丽,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备受画家钟爱,朱砂墨因为稀少,制作工艺复杂,因而价格较黑墨更高。  

    按用途可分为普通墨、贡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礼品墨等。  

    普通墨,一般人用来书写的墨,形式简朴,墨品名称与墨家字号直接用金蓝色书写。  

    贡墨,官吏们请墨工制造并进呈皇帝或按旧制征贡的墨,都署有进呈者的名款,有的同时署有墨工名款。贡墨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具有烟细胶清,隽雅大方,装潢精美的特点,多为墨中珍品。  

    御墨,是皇室宫廷用墨。唐以后设墨务官,专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分内务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两种。最迟在唐代末期已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御墨。目前所见最早为明代永乐御墨。  

    自制墨,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多为官吏、士绅、书画名家所制,或署有墨家名款,或署制者名款。其选料精致,亦属收藏中的上品。  

    珍玩墨,是专为欣赏收藏珍玩而制的非实用墨,形状大多小巧玲珑,烟料、做工都属上乘,艺术性极高,是墨中珍品。珍玩墨的形体各异,如明方林宗的鸠砚式墨,明邵琮林的杨梅式墨,清汪时茂的响泉琴墨,清胡开文的秦权墨和地球墨等,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当是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柱所造的人磨墨墨磨人墨:墨一组两锭,均为人形,双手于胸前捧一圆形大墨,圆墨上篆有“人磨墨墨磨人”文字,一锭金光闪闪,一锭本色细润,墨背有楷书“乙酉首夏肖琴甫倩胡开文造”款识,此墨质精、款新,为珍玩墨中的佳品。  

    礼品墨,作为礼物馈赠的墨。有寿礼墨、婚礼墨、谢师墨和赠送学生墨等,多注重外表形式,装潢精美。由于不是实用品,故烟料较差,但其寓意明确,亦为收藏中的上品。  

    药墨,当做药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烟墨,有些直接署药店名款。  

    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的特点。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谈到好墨的标准,“质取其轻,烟取其清,嗅之有香,摩之无声”。好的墨滑润如玉,芬芳宜人,加上他们所制之墨融各名家之手,集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题材涉及到山水风光,鱼虫鸟兽,风土人情,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使得古墨除书写绘画功能之外,还具有欣赏收藏,治病疗伤功能。千百年来,墨收藏成为人们争宠的佳品。名家和名人的墨身价更是不凡。  

    如何识别“墨品”,鉴定“墨质”呢?  

    墨质坚如玉,细腻泛光、墨色黝黑者为佳墨。凡墨呈松纹、皱皮纹、发丝状,其质更优。好墨拎在手中特别沉手,相互轻轻碰撞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细细闻吸,一股清香沁人肺腑。  

    首先要看墨质。通常墨质坚如玉石,表面丝丝起发理,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带紫,掂在手上以沉重为佳;从墨的质地看墨裂纹处可看出墨色黝墨、坚而有光、理细如犀、质温如玉。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蛇皮断纹,这与古琴上漆皮的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而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那就是佳品了。反之,墨质松软,表面粗糙,缺乏光泽,则品质就明显低下。如果是近代仿品或现代仿品,则漆皮上通常是没有蛇皮断纹,而仅有断裂纹,这是一个区别古墨年代远近的方式。  

    其次是看墨模痕迹。墨的年代可从墨模雕刻上来仔细鉴别。由于受明清两代书画流派风格的影响,墨模雕刻显然有时代的区分。明代书法多遒劲,雕刻刀法深厚显示其雄健,阳文字锋芒峻厉,圭角崭然。清代书法多秀润,雕刻刀法精秀润细,表达了柔丽清雅。绘画与书法也基本一致,因之明清两代雕刻墨模的技巧成为两大不同流派;明代墨模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刀法多柔妍精细。  

    另外,从墨模上鉴别墨品,墨模使用年代影响墨面的清晰,凡是初版初刻,花纹、书画、印章均特别清楚悦目。相反,墨模使用久了,墨面就显得模糊不清,可能是复制,年代则稍晚一些。  
  再次是闻馨香之味。真正佳妙古墨必香而不艳,无刺激之奇烈暴性香味或恶臭味。古色古香是古墨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鉴别古墨的关键。当代所制墨,常无味或者有怪味且使用常粘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可以作为鉴别的特征之一。  
  最后要看包装。明清时的佳墨往往都有原来的包装如漆匣、楠木匣、古锦套等,从墨的装潢可看出不少特征。当然,一些制伪者以仿墨配真匣,所以鉴定时应以墨本身真伪为主要依据,毕竟包装仅仅是绿叶,只是起到扶红花的作用。  

    除了看墨品以外,墨锭的使用者、制作者及其历史意义也都是评判墨锭收藏价值的重要标准。名家和年代是决定古墨价格的首要条件,墨上的图案细腻、层次丰富或色彩搭配等也非常重要。以下几种墨收藏价值较高:   
  1、名家使用过的墨锭;  
  2、御墨(皇室的墨锭);  
  3、进贡墨(一般是某位制墨匠送给朝廷大臣的礼物);  
  4、景物墨(尤其是描绘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物的墨锭,比如圆明园64景等);  
  5、文人自己制作的墨锭。  

    虽然墨有材质之美和工艺之美,但终究是一种消耗性文具,加之不易保存,故古墨的存世量非常有限。再者,古墨在收藏领域,多是在一定的小圈子里少量流传,许多藏家一俟购得喜欢的古墨,多珍藏自赏,不会轻易转手出让。因而也有不少制假者,利用新藏家急于入市的心理,以赝品鱼目混珠。所以收藏古墨,应具有一定鉴赏识别的能力,多问、多看之后再下手。  

    古墨的鉴别主要是年代的判断。所谓伪品,大多是仿制某名家款的墨。墨上大都有制作者名款,故而熟悉各代主要制墨家的名字及斋、室名极为重要,知道何人属于何年代,才可以分辨出墨的大致年代。墨工跨年代者居多,如以曹素功命名的墨极常见,但并非均为曹素功所作,有的是后人的伪作,对此则应仔细分析。因此集墨者熟悉各古墨的产地和制墨名家款式和艺术风格是应具备的常识。可以查阅各制墨名家的“墨品”图录,如程君房著《程氏墨苑》六部十三卷,每部分上下卷共计456款;方于鲁撰《方氏墨谱》,全书列出同时代各家墨工的作品共385种,分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六卷。从中审视墨图精致程度与实物的图文相对照。在古墨中,一些名家名墨其选料十分讲究,均采用“超顶烟”、“上烟”等上品墨。刻图题款均由名家把关,极为精美。此外,在区别新、旧墨时还应把握:和胶均匀、墨色浓淡相宜,带有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有沉甸手感的墨一般质量比较好。  

    由于明代墨谱刻本上起符玺圭璧,下至杂佩,皆请名手摹绘精细之图样,并有题赞,亦备有真、草、隶、篆等文字,显得工巧精细,对于投资好墨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积累资料的角度来说,“墨谱”也是藏墨者不容忽视的收藏。  

    收藏古墨还要了解不同地方的制墨风格,明墨传世少,地方风格不易分别,但清墨传世较多,其风格大致可分为 3种:一是歙县墨,其特征是隽雅大方、烟细胶清、使用的香料,装墨的匣子十分讲究;二是休宁墨,其特征为华丽精致、多饰以金银彩色,往往用漆皮,尤多供珍玩的套墨;三是婺源墨,这类墨属大众化墨,绝大多数供下层人士使用,其特点是“朴实少文”,也决非都是劣品。   

    从古墨的外形风格来看,亦可观察出一二,如:明墨坚实,大件居多,图案文字大多为阳文,阴文少,其字体均有明代风格,所制出的墨纹饰也刚健,手摸棱棱有感;清墨书法秀润,墨模雕刻刀法娇细,有一种清雅柔丽的风貌。  

    因题材涉及山水风光、花鸟鱼虫、帝王将相、风俗民情等,表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所以,从古墨图案也可以分析出其年代。也正因为这些图案及其绘制工艺赋予了古墨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使之成为浓缩历史的藏品而倍显珍贵。  

    历代帝王的名字由于避讳,因而也往往成为判断年代的一个方面,如在明清两代制墨的名品中,玄字代表黑色,斋名常用“玄”字,“玄元灵气”、“九玄三极”等在墨名上时常出现。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名玄烨,因而“玄”字避讳,有改玄写元,或缺写一笔,因此,明清两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当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字改“元”或缺一笔当是康熙以后的作品。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后,均挖去“玄”字或将墨损坏。总之,“玄”字给明代传品招致厄运,其损失不可估计,但同时也在鉴别方面起到了划分时代的作用。如曹素功是恢复明代吴叔大“玄粟斋”墨店的人,入清后他便改“玄粟斋”为“艺粟斋”。再如道光皇帝名,而休宁为墨的主要产地之一,为避宁字讳,胡开文的墨就常贯以地名,在边款改为休城,见有此铭者,便可知该墨在道光以后。  

    通过墨的漆衣也可鉴别墨,所谓漆衣是在墨面上加刮摩。凡年代较远,漆皮显得浑厚,并呈蛇皮断纹,与古琴相似。断纹不是裂纹,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又与古瓷开片相同。漆皮墨盛于万历年间,清康熙墨少见,乾隆晚期以后漆衣墨,其光泽漂亮有余,而仓厚浑朴不足。此外,墨上的漆边也可作为不同时代的风尚,有助于我们对年代的鉴别。明代初期的墨,多为本色,不加装饰。墨体饰漆度,盛行于明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尤盛,但明代漆度醇厚,清代则较浮浅。明代大多在上下左右四个边框涂漆,正面背面为本色。清代只在正背两面边上加漆,两侧上下都不漆。  

    墨的构成必须有胶,胶质极易干枯,故年代太久的墨,自然有破碎之势。目前,完整的明墨已不多见,宋以上者就更是难求。因此,有些制伪者将破碎的古墨重新装制,以博高价。现在所见年代久远的名墨而完整如新一般都属此类。另外古名墨因年代逾久,传遗时失群是常事,成龙配套的很少。为成套获利,制伪者一般采取寻找同时代同样式来凑数,但是这种方式很难配齐。所以,仿制者大多采用相同质量的墨进行重制来补数,所制精良者也不易鉴别。一般来说,古墨的伪品大多质料粗糙,几乎不是烟料,形同土块,用手敲之,声音喑哑,体轻呈灰白色,墨模粗糙,墨料不好,且因和胶不匀,墨色也就显得浓淡、厚薄不匀,书写时有粘笔的感觉。也有今人在获得清代制的精品墨后,将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蜡填平,并在墨蜡处镌刻名款、年代、略施金色加以打磨的技法,这都要收藏者多加甄别。  

    普通投资者要寻觅高档古墨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的古墨价格目前并不贵,一般品相不错的佳墨,其市场价在500-4000元之间,超过5000元的几乎是精品,上万元的算是极品,其中的佳品投资前景不错。  

    有三类清代制墨仿品值得投资,一类墨上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名家的名款。墨家制造这种墨的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自我标榜,并在造墨技术上争长论短,这样的仿制品有其艺术欣赏价值。另一类是清代仿明代墨,不署制墨者的名款,只标明代年款。还有一类是把原来精品的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腊填平,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和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  

    普通投资者也可选择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墨进行投资,但投资对象必须是名家上品,如“曹素功”墨,特别是胡开文墨,其墨原料考究,制造进程庞杂,存在“色泽乌润、经久不褪、舐纸不胶、入纸不晕、芬香悠长”等特色。由于近20年来用墨量骤减,绝大多数墨厂的产量剧降,因此上佳的新墨存世量愈来愈少,这反而凸显了量少价高的藏品市场规律,投资者不妨多个心眼予以关注,将这类新墨作为中线投资,相信它有广阔的升值潜力。  

       墨最好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

* 南京弘绪画廊、南京书画、江苏书画 真诚的期待您的加盟与支持 *

版权所有:南京弘绪画廊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柳营100号峻峰大厦4楼
联系电话 13813985236 E-mail: 71496554@qq.com QQ:71496554 苏ICP备06029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