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传统 -------惊看易象书法的题材创新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离开了汉字这个书法造型的基础材料就成了抽象绘画。千百年来,我们可以看见多家汉字书写的佛经、道经、以及孝经类的儒家经典,而群经之首的《易经》缺极少见有完整的艺术表现与丰富的笔墨形式,究其因,大概由于《易经》是由文字系统和符号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文字系统易于书法表现,而符号系统却由于阴阳爻的超级抽象而难以表现,这可能是书法史上的空白地带。 金龙先生创作的以当代易学界和考古学界所认定的数字卦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易象书法,我们看到作品以古老的数字汉字为材料,那被清代大画家石涛视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的卦画,由奇数的“一、五、七”和偶数的“六、八”所组成,尽管造型藉以了艺术的夸张,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仍然可以找到对应的文字写法,但是为什么自汉朝以来的千年书法史中,似乎不见有书家将这些数字组合的卦画予以表现呢?这种符号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为什么会在21世纪才出现呢? 这固然归功于考古的发现,易经数字卦的考古依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张政烺先生从出土的甲骨、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竹简上发现了大量的数字卦,并且数字卦的上限远不止崧泽文化中出现的五千五百年之久,而其下限却在晚商、周初直到战国后期的包山楚简中。然而书法艺术的自觉兴起再早也是秦汉以后的事,在它距今的千年发展中,书家既难以得见易经数字卦,又何来易卦的艺术表现呢?金龙先生有幸研习易经,他体会到易卦自身饱含着的无穷易象,如乾卦为天、为君王、为龙、为玉、为西北方等,艮卦为山、为狗、为鼻、为少男、为寺庙等等,更发现了数字卦具有无穷的表现形式,甚至不受数字字形本身的影响,也无所谓书体、线条的束缚,因为按照易经的理论,数字卦仅仅表示一个卦形,观者只需从此卦形中得到一个卦象,再由卦象得知卦意,最后得其意而忘其卦形。在这一特性上,数字卦中汉字的组合意义又不同于一般汉字的组合,比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其中“二三”、“四五”的组合意义,仍然具有数与数量的感觉,而任何一个数字卦中的组合,比如“一五八六六五”则表示“风雷益卦”,“七六六五一五”则表示“山天大畜卦”,全然隐没了数字的含义,这里的数字仅仅代表奇偶、阴阳而已。因此,数字卦作为书法艺术独特的题材,其表现空间可以无限的想象和延伸,只要是创造了整个画面的美感,任其如何陌生,皆不违易经之旨,况且数字卦画存在的历史远比任何一种书体都长久,其表现的丰富性恐非现代人所及。因此中国天文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和祺先生认为:“卦画是古代先哲探测人的命运、预卜万物变化的规则总结,易象书法之品味则取决于预卜家之功力,这将给书法艺术提供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将会展现出另类的独具一格的精湛书法风格。” 陈振濂先生认为书法创作难在有独特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容量,易象书法则提炼出明确的卦象主题,如“生肖本命卦象”、“养生卦象”“文化溯源卦象”等。众所周知,《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易经》的发展文脉必不可或缺“人更三圣”:伏羲一画开天,始创八卦,为三皇之首,五帝之冠,人文始祖,德配天地;周文王发明64卦,威德普被,《诗经》中有很多诗篇歌颂赞美他;孔子作《易传》让易经哲学化,被尊为“万世师表”;而陈抟老祖传出太极图,被誉为“天下第一睡仙”,此“三圣一仙”乃易道永恒之圣祖,其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易象书法荟萃了“三圣一仙”的卦画、卦辞与卦诗,将《易经》的符号文本模式进一步“图式化”,将圣哲之言教视觉艺术化,这一创意组合的题材不仅具有祝吉纳祥的美意,同时具有高度文化的信息含量,可谓象牙塔之顶尖,仰之弥高。书法是表现中国易道哲学的最佳艺术载体,书法的境界正是要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美,“三圣一仙”之崇高、太极生生之妙道,易象书法试图予以展现。故而金龙先生创作这一题材并将每个卦象匹配于每个人的属相,其意在通过“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卦画,用易象书法这个“指月之手”,祈愿人们与圣哲感通,与太极相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易象书法不仅创造出“图形的陌生美”,而且为人的心灵塑造了一个带有宗教意味的图腾,一个使心灵得以镇定、安和与鼓舞的,甚至给漂泊的心以栖息、依止的图腾。或许,追求从容、淡定、大美、自在的人们正在找寻这一心灵空间里仿佛久违的图腾呢!
* 南京弘绪画廊、南京书画、江苏书画 真诚的期待您的加盟与支持 *
版权所有:南京弘绪画廊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柳营100号峻峰大厦4楼 联系电话 13813985236 E-mail: 71496554@qq.com QQ:71496554 苏ICP备06029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