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兴隆县翻水泉村农民在村西路旁,发现一条长约一米的“蛇化石”。17日,河北省地勘局专家实地考证后认定,该奇石系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燧石条带白云岩,距今14亿年。
经实地走访发现,蛇形奇石位于一块长约2.5米、宽近2米的长石之上。石蛇背部有“蛇鳞”,头部有“眼睛”,形态逼真,比例也与真蛇无异,不少村民都推测这是远古时期形成的“蛇化石”。
17日,河北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王勇民实地考察后认定,该奇石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燧石条带白云岩,距今14亿年,并非化石。
王勇民说,当地石灰岩地层分布比较广泛,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由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形成条件不同,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就有差异,区别于其他石灰岩,“蛇石”这一岩层是在浅海相沉积环境下由白云岩、方解石和硅质岩组成的燧石条带,经过漫长的地壳变迁和风化剥蚀,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样,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他认为,奇石的发现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环境的演化变迁提供了典型例证。同时,由于其图案造型酷似蟒蛇,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